哈哈 大家看到這標題一定都嚇到了吧"參加世界SBK賽"
不是真的有台灣人去跑SBK啦!
是因為最近在某論壇上看到一個標題寫著台灣有實力跑SBK嗎?
ㄚ豪認為台灣不是沒實力比SBK,缺乏一個正確的方向
怎麼說勒?
台灣兩輪是以小綿羊維生,沒有人真正以正確方向去推廣,和建立平台
如馬來西亞隊同樣有自己的國家隊,再來有賽車場,長時間努力跑了好幾年世界GP
甚至今年還參加GP2
泰國隊也是同樣,人家更慘連個國際賽車場都沒有
不過泰國隊卻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這幾年亞太盃(2010亞洲公路錦標賽 奪冠)
而也在日本全國賽以外卡身分擊敗當地眾知名車手 拿下全日ST600分站冠軍!!!
2011比較可惜,去年2011亞太是曾經在2005年 世界超級摩托車賽WORLD SUPER SPORT 600 (WSS600)年度第二
的日本選手藤原克昭
不過泰國隊卻也拿下不錯成績年度第二名和第三名!
記得許久前我曾問過很多騎綿羊的車手,為甚麼不想騎大車呢?
大家回答都是一樣的,因為沒錢
不過後來想想,那為甚麼泰國隊或是那些東南亞車隊可以如此強呢?
所以我把幾個因素歸咎出來,大部分原因在於國內沒有相關的平台發揮
平台大家第一個想的就是賽車場
但其實不然,是沒有途徑讓這些小車騎的好的小朋友們,有管道或著是資源提供給他們發揮
所謂的資源是說傭有有這樣的平台,提供車輛和資援讓這些選手以正確方向去駕駛超級摩托車,給他們有機會代表國家出賽
不是封閉的玩自己的><"
這些平台的建立有誰會願意提供呢?
這是一個問題,個人認為主要因素在於國內車廠以及國內的相關產業的工會吧!
不是一直怪政府!!(不管哪一黨)
台灣是有基礎的,以前 GP125時代多麼巔峰 ,到後來出現了斷層,而且斷層落差很大
可能也是台灣大型重型機車開放沒幾年所以沒很多人騎,
再來現在的開發廠及代工廠都有利潤空間何須在開發大型車呢?
所以市場的需求以及沒有相對的平台及資訊造成無人願意帶領所謂真正的台灣國際車隊
台灣就工業技術水平絕對有能力打敗東南亞,選手也是如此
只是個人感嘆!
感覺台灣產業往往缺乏大方向,主要是以代工為主
真正要能成功的我想還是要朝整合一路來走
台灣的研究生不會太差,一些車輛工程學系的有些論文都不錯
可惜缺乏實戰,東南亞車隊其實都已經傭有一定水準及水平
就學術來講台灣這些資優生還是能贏,缺乏是實戰經驗
何謂實戰經驗?
很多車輛開發及研發車廠都能夠資援這些團隊
很多科技來自於賽車場
很多的賽車團隊,是一些車輛工程畢業的學生,如多位 GP2車輛結構工程師,以前在大學幾年的課程裡分為8-10位不等的學生
去參與全美金卡那 方程式競賽,從駕駛系統.懸掛系統,引擎系統,輪圈設計,底盤設計
從0將車輛打造出來,運用各種3D模擬軟體計算剛性等等... 藉由競賽及制定的遊戲規則開發及研發自製
人家多了實戰,也藉由賽車這個領域加上車廠資援開發
這些開發工程師們去架設很多的包括引擎監控系統 ECU觸動系統 ,傳動動力系統, 避震行程感知系統等
等...建立很多的資訊系統跟數據
走在第一線了解前端戰場的需求及資訊,所以很多汽機.車集團會以這些人為開發(RD)
(RD)將這些開發資訊傳回公司,讓公司的生產設計人員針對市場再來做修改
這也就是他們的工作,每一個團隊開發出來的東西也許一年才開發出一樣產品
但這產品對他們來說極為珍貴
以台灣現很多在研究電動車的發展,但個人認為沒有經歷賽場上的基礎上
就算電動效能OK不過是不是也會因為傳動組件或其他零組件的損耗過高而失敗呢?
這些廠廠都是廠上實際經驗累積而來的,在賽車場上也是比較嚴苛的
環境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東西也就較為寶貴(我猜他們一定會尋求代工或合作的對象)
不過這就是廠的利潤降低,產品效能不高,最後自己輪為代工廠吧!!
好的東西絕對是經得起千錘百鍊的
留言列表